全国文明联盟广东站-ag真人登录

空地“变身”公园 乡村颜值刷新
时间: 2023-05-17      来源: 南方日报

  驱车行驶在乡野间平坦的道路,绿色的稻田连绵到天际,耳边虫鸣鸟叫,蛙声四起。微风乍起,水稻轻轻摇晃,泛起阵阵绿浪。一幅阡陌纵横、青翠宜人的乡村画卷尽收眼底。走进吴川市边坡社区郊边村,休闲文化广场上村民们三三两两围坐在石凳上,纳清凉、赏美景、话家常,尽享乡村美景。

  变“荒”为宝

  “口袋”公园显方寸之美

  郊边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重点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瞄准闲置土地资源,变“荒”为宝。村民集资对文化中心旁的一片空地进行改造,建设了一座漂亮的乡村“口袋”公园,增设了供群众休憩的石桌石凳以及健身娱乐的户外健身器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让“出家门就进公园”成为生活常态,荒地摇身变成小公园,让村里面貌焕然一新,大大地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

  公园旁有一方小而美的池塘,名为瑞水塘,曲折的廊桥贯通池塘两岸,塘中心建有一凉亭,碧波流淌,水草清晰可见。2014年之前,池塘还经常被村民抱怨,彼时岸边杂草丛生,“死水”无法流通,导致池塘水质非常容易恶化,村民介绍:“原来这地方是一块烂鱼塘,蚊虫比较多,后来村里对鱼塘和周边景观集中整治,清理了大量水面浮萍、改种净化水草,添加了岸边护栏、修建了廊桥,完善周边生态带,生活环境舒适多了”。焕然一新的瑞水塘与周边美丽田园互相映衬,共同绘就一幅水清岸绿的迷人画卷。

  近年来,塘尾街道郊边村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美丽宜居村庄。郊边村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开展“三清三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建设四小园等乡村风貌改造工程,村容村貌大为改善。

  凝聚力量

  乡贤助力建设美丽家乡

  “郊边村面积较小,常住人口400多人,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乡村建设很大程度上是靠村干部积极发动外出务工的乡贤参与。”边坡社区书记杨观上说,郊边村有一栋三层楼的文化楼就是由杨武标、杨武超两位乡贤捐助建设。

  据介绍,两兄弟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由于家中兄弟众多,家境贫寒,自小就帮家里分担经济压力,适逢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大潮,两兄弟决定离开家乡,外出闯荡,立志要出人头地。从最普通的工人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壮大事业,凭借累积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和建筑行业专业知识,两兄弟于1996年在南宁创立了天驰集团。飞得再远,家乡总是牵绊着游子的风筝线,乡贤情系桑梓,带头支持家乡建设,2012年,杨武标、杨武超全资捐建郊边文化楼及配套工程,总投资约700万元,历经两年规划、设计、建设等,文化楼于2014年完工。

  文化楼共计三层,内部设置村小组会议室、乡村振兴文体活动室、居民教育室、农家书屋等功能空间,村民在生活上、学习上、文体娱乐上有了新的阵地。此外,塘尾街道社工站点也设置在文化楼二楼,社工救助服务深入村居,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文化楼正式落成为郊边村乡村振兴建设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大大地增强了当地村民的凝聚力、向心力。

  郊边村坚持推进生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汇聚乡贤力量,把乡间地头平平无奇的荒地和废弃鱼塘打造成文化楼和移步换景的田园小品,绿水荡漾间,秀美景色为村民生活增添幸福感和获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