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联盟广东站-ag真人登录

关于拟命名第九批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公示
时间: 2021-06-24      来源: 广东文明网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根据《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评审与管理办法》要求,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第九批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申报评审工作。经各单位自愿申报、各地各部门推荐和省直相关部门评审,拟确定23个单位为第九批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予以公示,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公示时间为2021年6月24日至6月30日。在公示期限内,欢迎广大干部群众以电话、邮件、传真、信函等方式,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和问题。以个人名义反映的应签署本人真实姓名并提供ag真人登录的联系方式,以单位名义反映的应加盖本单位公章。

  联系电话:020-87195411,传真:020-87185228,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联系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合群三马路省委大院内省委宣传部宣教处,邮编:510080。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2021年6月24日

  

 

拟命名第九批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

(共23个)

  

  1. 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旧址

  2. 广州地铁博物馆

  3. 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

  4.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

  5. 深圳中国钢结构博物馆

  6. 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7. 港珠澳大桥

  8. 航空工业ag600飞机总装生产线

  9. 万山海战遗址

  10. 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汕头站)

  11. 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侨批文物馆)

  12. 佛山市顺德区西海抗日烈士陵园

  13. 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

  14. 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

  15. 硬骨头六连展览馆

  16. 榴花抗日纪念亭

  17. 杨殷故居

  18. 四野43军128师383团渡海先锋营陈列室

  19. 茂芝会议旧址

  20. 东江—深圳供水工程

  21. 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

  22. 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

  23. 暨南大学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

 

拟命名第九批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

 

  1.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旧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194-200号,是一座4幢相连3层的骑楼式建筑,砖木结构,坐南朝北。1924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共广州地方执行委员会改组为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又称“两广区委”、粤区委(代号“管东渠”)。中共广东区委除领导广东、广西两省外,还领导福建西部、南部及香港地区的党组织。区委机关的办公地址初设广州市万福路,1925年初迁至此。周恩来、彭湃、阮啸仙、张太雷、邓颖超等革命家曾在此办公。《少年先锋》《中国青年》《工人之路》等宣传革命的刊物曾在此编辑。1925年2月,区委由陈延年担任书记。1927年4月,中共广东区委所在地遭到破坏后,区委机关迁往香港继续工作。旧址占地面积278㎡,建筑面积700㎡,陈列面积700㎡,展品共38件。2019年被命名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获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党刊红色教育基地、广州市反腐倡廉基地、广州市党员教育基地、广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等。隶属于广州市越秀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实行免费开放。

  2.广州地铁博物馆。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万胜广场c塔裙楼。2016年12月开馆,由广州市政府牵头出资筹建,以科普知识为核心,首创数字化地铁体验空间,集展览、教育、互动、游乐于一体,呈现广州城市建设和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成果,为市民打开一扇轨道交通领先技术展示之窗,为城市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博物馆占地面积4400㎡,建筑面积4400㎡,陈列面积3700㎡。2019年被命名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获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广州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等。隶属于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实行免费开放。截至2021年4月,博物馆入馆人数已超125万人次,日均客流量约1000人次,已开发逾200款文创产品。

  3.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展览路1号。2018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围绕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主题,展示广州市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近期规划和远景规划,展示广州市在贯彻落实党的城市规划建设的方针政策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示广州市综合实力方面重大成果,是介绍广州城市历史变迁和规划建设的“重要窗口”和“文化名片”,兼具科普、政民互动、学术交流、规划公示等功能。规划展览中心占地面积3.56万㎡,建筑面积8.46万㎡,陈列面积约1万㎡,展品共96件。2019年被命名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获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动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广州市委党校教育基地、广州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实行免费开放,展览中心对外开放以来,累计参观人数超85万人次,接待社会各界团队约5700个,举办各类活动近400场。

  4.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位于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白石龙老街1号。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香港沦陷,根据中共中央及南方局、周恩来同志的指示,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和东江抗日游击队成功营救出在香港的800多名文化界人士、爱国民主人士等,被誉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2005年8月,深圳市宝安区以文化名人大营救重要接待中转站——羊台山抗日根据地白石龙村天主教堂旧址为基础,在周边空地增设展厅,建成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纪念馆占地面积约2860㎡,建筑面积900㎡,陈列面积826㎡,展品共373件。2021年被命名为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获评为广东省统一战线基地、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深圳市红色旅游景区等。隶属于深圳市龙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实行免费开放,自2019年7月完成改造并重新开放以来,该馆共接待各类参观人数达4.3万人次。

  5.深圳中国钢结构博物馆。位于深圳市南山区中心路3331号。该馆是全国唯一一家以建筑钢结构和桥梁钢结构为主题的博物馆,全面介绍世界和中国钢结构产业发展历程,集中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结构产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展馆占地面积4468㎡,建筑面积4000㎡,陈列面积1538㎡,展品共187件。获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深圳市儿童友好实践基地等。隶属于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实行免费开放,自开放以来累计接待参观人数超5万人次,成为广大群众和青少年学生了解中国复兴故事、培育爱国情怀的重要场所。

  6.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街道土洋村中心巷17号。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在土洋村宣告成立,并发表《东江纵队成立宣言》,通电全国宣告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1943年12月至1945年3月,东江纵队司令部在该址办公。1944年8月,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和东江军政委员会在该址召开联席会议(史称“土洋会议”),会后东江纵队的抗日武装斗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旧址占地面积11816.7㎡,建筑面积2200㎡,陈列面积1000㎡,展品原件16件。1995年被命名为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获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深圳市党员教育基地、深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深圳市红色旅游景区等。隶属于深圳市大鹏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实行免费开放。近三年来,该旧址共接待各类参观人数近10万人次。

  7.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2018年10月正式开通,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环保要求最高、建设标准最高的“超级工程”,创下多项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极大缩短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作为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港珠澳大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闯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2021年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获评为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成员、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隶属于广东省交通厅,实行免费开放,年均接待群众逾1万人次。

  8.航空工业ag600飞机总装生产线。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承担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简称:ag600飞机)的研制生产工作。2018年10月20日,ag600飞机实现水上首飞,习近平总书记致电祝贺,要求研制全线继续为满足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和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需要、实现建设航空强国目标而奋斗。作为我国首款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飞机具有执行森林灭火、水上救援等多项特种任务的能力,是国家应急救援重大航空装备,对于填补我国大型应急救援航空器空白、满足国家应急救援和自然灾害防治体系能力建设需要具有里程碑意义。2021年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获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

  9.万山海战遗址。万山海战遗址位于珠海市桂山岛吊藤湾。1950年5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从珠海唐家湾出发,抵达吊藤湾,正式打响解放万山群岛战役。万山海战是人民解放军陆、海军首次协同作战。经过71天鏖战,大小万山、外伶仃岛、担杆列岛等45座岛屿全部解放。这是一次“小艇打大舰”的光辉战绩,毛泽东同志电令嘉奖:“这是人民海军首次英勇战例,应予学习和表扬”。遗址主要包括“桂山”号英雄登陆点摩崖、桂山舰登陆点战斗遗址、桂山舰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等。遗址占地面积共43200㎡,建筑面积1200㎡,陈列面积135㎡,展品共42件。2020年被命名为珠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获评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珠海市党史党性教育基地。隶属于珠海市桂山镇人民政府,年均接待群众12万人次。

  10.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汕头站)。位于汕头市金平区海平路97号。1930年,由中央交通局开辟了一条由上海经香港—汕头—大埔—青溪—永定进入苏区的秘密交通线,其中汕头站是中央红色交通线的枢纽中转站,在护送干部、输送物资、传送资金等方面圆满完成任务。旧址占地面积170㎡,建筑面积510㎡,陈列面积263㎡,展品共77件。2019年被命名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获评为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全国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广东省党员教育基地、广东省保密教育示范基地、汕头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汕头市研学实践基地等。隶属于汕头市金平区文化馆,实行对外免费开放,开放至今共接待市民游客12万多人次。

  11.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侨批文物馆)。位于汕头市金平区外马路18号,是国内首家以侨批为主题的文物馆,2004年正式开馆,2009年加挂“潮汕侨批档案馆”牌子,成为汕头市档案馆分馆。侨批档案已先后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2013年6月19日“侨批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人类共同的记忆遗产。目前,馆藏侨批档案实体数量77447封(不含电子数据)。文物馆占地面积600㎡,建筑面积1200㎡,陈列面积900㎡,展品共600件。2014年被命名为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获评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广东征信文化教育基地、汕头市征信文化教育基地等。隶属于汕头市档案馆,实行免费开放,年均接待群众4万人次。

  12.佛山市顺德区西海抗日烈士陵园。位于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西海烈士中路116号。1952年,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顺德的“西海大捷”和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原顺德县人民政府在广游二支队(珠江纵队前身)当年活动所在地西海建立抗日烈士陵园,经多次修缮提升,园内现有西海抗日烈士纪念碑、西海抗日文物陈列馆、抗日烈士墓等设施。陵园占地面积15869.5㎡,建筑面积1256㎡,陈列面积508.5㎡,展品共279件。1994年被命名为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获评为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等。隶属于佛山市顺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实行免费开放,年接待参观人数约8万人。

  13.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位于韶关市仁化县城口镇。纪念馆是2017年4月经中办批复同意设立的广东省内唯一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纪念馆,于2019年10月22日正式开馆。主题陈列《长征·粤北突围》全方位地展现了南昌起义军余部、红军主力部队转战粤北、中央红军长征粤北突围、留守红军和游击队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光辉历史,展示了粤北人民积极支援红军的军民相依鱼水情谊。纪念馆占地面积12559㎡,建筑面积5500㎡,陈列面积2265㎡,展品158件。2020年被命名为韶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获评为全国长征纪念馆联盟会员单位、广东省保密教育示范单位、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韶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等。隶属于韶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自2019年10月22日开馆以来共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

  14.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位于梅州市梅江区东山大道2号。该馆是国内首家全面展示客家民系文化渊源与发展,系统收藏、整理、研究、展示客家历史文物与客家民俗文物的综合性博物馆。由主馆客家博物馆、分馆黄遵宪纪念馆、大学校长馆、将军馆、华侨馆、梅州市非物质文化展示馆、梅州名人廉吏馆以及《客家文博》杂志社组成,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展馆占地面积11.4万㎡,建筑面积3.7万㎡,陈列面积1.79万㎡,展品共300件。2008年被命名为梅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获评为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广东省统一战线基地等。隶属于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实行免费对外开放,年均接待群众40万人次。

  15.硬骨头六连展览馆。硬骨头六连驻军于惠州市博罗县,是一个传承红军血脉的英雄连队,涌现出刘四虎、尹玉芬、李恩龙等23名全国战斗英雄。于2017年从浙江移防至广东惠州。硬骨头六连展览馆占地面积1640㎡,建筑面积1240㎡,陈列面积540㎡,展品共240件,主要展陈六连建连至今的历史梗概、参加的著名战役战斗、著名战斗英雄事迹等。1964年,被国防部授予“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198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2005年被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命名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0年,被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联表彰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2020年,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隶属于73022部队,经预约对社会免费开放,年均接待群众1万人次。

  16.榴花抗日纪念亭。位于东莞市莞龙公路与莞碣公路的交汇点——铜岭。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发动入侵华南的战争,社训总队政训员何与成、副总队长颜奇率领抗日模范壮丁队和壮丁常备队共200多人开赴榴花一线,在峡口、京山、西湖、鳌峙塘等地作战20多天,毙伤敌数十人。榴花之战,是日军登陆华南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东莞县人民抗日武装对入侵日军进行的一次有组织的抵抗。为弘扬民族精神、告慰先烈、激励后人,中共东莞市委、市政府在榴花战场旧址建立“榴花抗日纪念亭”。1999年,依托榴花抗日纪念亭筹建榴花公园,2001年1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2018年被命名为东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获评为东莞市党史教育基地、东莞市未成年人素质拓展基地等。隶属于东莞市东城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实行免费开放,年均接待群众70万人次。

  17.杨殷故居。位于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杨殷(1892—1929年),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党的早期军事工作的重要领导者和情报保卫工作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并入选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杨殷故居是杨殷烈士出生、成长及曾经长期居住的地方。故居占地面积166.6㎡,建筑面积244㎡,陈列面积411.6㎡,展品共123件。2018年被命名为中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获评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党员教育基地、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省市共建“新时代红色文化讲习所”等。隶属于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实行免费开放,近年来接待社会各界观众总量逾20多万人次。

  18.四野43军128师383团渡海先锋营陈列室。位于湛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硇洲镇津前社区。解放海南岛前夕,解放军四野383团1007名驻岛官兵组成的渡海先锋营在硇洲镇备战两个月。后来渡海先锋营通过琼州海峡及以南海域,在文昌附近赤水港一带登陆,与琼崖纵队会师后迅速开辟根据地,为主力部队探路和接应。在大部队到来之前的一个多月里,先锋营浴血奋战,直到海南岛胜利解放。陈列室建筑面积1408㎡,展品共130件。2015年被命名为湛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获评为湛江市党史教育基地、湛江市国防教育基地等。隶属于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硇洲镇人民政府,实行免费对外开放,2020年参观人数约1.5万人次。

  19.茂芝会议旧址。位于潮州市饶平县上饶镇茂芝朱德广场。1927年10月5日至7日,朱德、周士第、李硕勋等率领的一部分南昌起义军在三河坝完成阻击任务后,驻扎在茂芝村,指挥部设于全德学校,并于7日上午,在全德学校召开军事决策会议,即茂芝会议。这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旧址占地面积1580㎡,建筑面积600㎡,陈列面积520㎡,展品共50件。2009年被命名为潮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获评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广东省国防教育基地等。隶属于饶平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实行免费开放,年均接待游客6万人。

  20.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北起东莞市桥头镇,南至深圳水库,全长83公里,是党中央为解决香港同胞饮水困难而兴建的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东深供水工程1963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兴建,当年来自珠三角地区的上万名建设者,响应国家号召,心系香港同胞,不惧艰难困苦,克服重重挑战,一锹一筐、肩挑背扛,开山劈岭、修堤筑坝,以“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壮志豪情,短短一年时间,建成了宏大供水工程,极大缓解了香港的用水困难。50余年来,共有3万多名工程勘探、设计、施工人员和运维人员参与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运行,先后4次对供水线路进行扩建、改造,使供水能力提升30多倍、水质安全得到根本保障,满足了香港约80%的淡水需求,成为保障香港供水的生命线,助力了香港经济腾飞,保障了香港民生福祉,支撑了香港的繁荣稳定。2021年4月21日,中宣部授予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群体“时代楷模”称号。2021年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1.省港罢工委员会旧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东园横路3号。1925年6月19日,省港大罢工爆发。省港大罢工整整坚持了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罢工工人总人数达到了25万人。其规模之大、历时之长、声势之壮、涉及面之广,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工人运动史上也是罕见的。1925年7月,广东革命政府征用东园作为省港罢工委员会办事处,直到1926年10月。1926年11月,该处房屋被反动分子纵火焚毁,仅存东园门楼、荷花池。198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原地重建原由罢工纠察队使用的红楼。旧址占地面积4777㎡,建筑面积1550㎡,陈列面积820㎡,展品共108件。1962年被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隶属于广东省总工会,对社会免费开放。

  22.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位于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成立于2000年10月,是隶属于中山大学的非营利性高等院校自然博物馆。博物馆以南校园马文辉堂为馆址,设化石与生命演化展厅、综合展厅、脊椎动物生态展厅、2个脊椎动物标本陈列室等5个展厅(室)及20米长的生命科学长廊。博物馆占地面积16742.47㎡,建筑面积3409.07㎡,陈列面积1200㎡,展品共3556件。2005年被命名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获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隶属于中山大学,实行预约参观,接待观众近30万人次,在展示国家丰富自然资源凭证、弘扬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3.暨南大学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位于暨南大学图书馆。暨南大学被誉为“华侨最高学府”,新时代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的光荣使命。1995年经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批复,暨南大学图书馆成立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2016年11月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的基础上正式揭牌成立暨南大学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是港澳台侨学生了解侨史侨情的重要阵地。文献馆占地面积300㎡,建筑面积1800㎡,陈列面积600㎡,展品共306件。隶属于暨南大学,实行团体预约参观。




网站群


"));
网站地图